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民族问题的本质还是阶级矛盾。”
“只要抓住这一点,我们就能分辨,谁是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野心家!谁是被野心家欺骗和蒙蔽的无辜同胞!”
“对于被欺骗和蒙蔽的无辜同胞,我们要教育他们,团结他们!对于一切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野心家,我们必须坚决的消灭之!”
——1621年·王书辉·《复兴会的民族使命》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公元1621年五月,秦良玉率领五千白杆兵,乘坐复兴会提供的八艘中型蒸汽明轮船,从高家镇码头出发,逆长江而上,向重庆进发。
复兴会的蒸汽明轮船本身的运载能力虽然有限,但是每艘轮船后面拖着的专用运兵驳船,却可以轻松的装载士兵和物资。
秦良玉和大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一起坐在复兴会专门准备的,设置了专门座位和顶棚的驳船上。兄妹三人正在议论复兴会这次提供的兵器有多么犀利,板甲有多么合身坚固。突然,秦良玉听到紧随其后的船上,复兴军志愿营战士们唱起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时间沉默了起来。
看到秦良玉若有所思的面容,秦邦屏叹了口气,对秦良玉说道:“三妹,你二哥(秦邦翰)不是已经都说了么。王仪宾之所以行事这样肆意,那是因为三代天子的宠信。他可不是你想的那种,只是个单纯的精通兵书战策的读书人。”
“他是辽东将门出身,机缘巧合做了枝江郡王的女婿。虽没听说过他在兵事上有什么才能,可是京师传言,这位仪宾可是精通经营聚敛之术的。开工坊,办厂矿,一年之内,就赚取了巨万家资。三代天子都收了他不少的好处,所以才对他宠爱有加。这不是,天子现在连荆州卫指挥使的差事都给了他么。”
“既然他有了卫所武官的身份,以他辽东将门的出身,训练几百个军兵,这又有什么好顾虑的。天子都许他这个亲戚做官,你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再说了,虽然跨境出兵有违军法制度。但是,以他的身份,派出些家丁给你助阵,这又有些什么大不了的。你就当这是少年人对你这个军中英豪的敬仰孺慕之心吧,不要想得太多了。”
看到秦良玉还是不说话,他的弟弟秦民屏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三姐就是喜欢多想。要我说,咱们给朝廷效命,死了多少的人,耗费了多少心血。可是朝廷有一丝一毫的体恤么?在辽东的时候,无论是朝廷的大员还是当地的将门,谁不是把咱们这些客军当成炮灰送死的。要不是王仪宾提醒,我们兄弟二人差点被那些混账东西算计死了。”
“那些混账东西,接连的丢城失地,不想着怎么抗击鞑虏卫护百姓,反而一心嫉妒我们白杆兵的武勇,想法设法的要把我们置于死地。真照着王仪宾那话说了,都是一群‘猪队友’。自己打仗不行,嫉贤妒能残害忠良他们最拿手了。”
看到秦良玉因为弟弟的话脸上现出怒容。秦邦屏赶忙喝到:“你住口!你也是四十岁的人了,这种心怀怨恨的话怎么好说出来!真是长到多大也不晓事,你要给我们秦家招灾,给你外甥惹祸么!”
今年已经快五十岁的秦良玉,是个心思剔透的聪明人。她从大哥的话里,听出了另一层意思。很明显,对于朝廷的不体恤,对于文官的掣肘,对于武将世家的算计,自己在辽东险之又险,靠着王书辉提醒才逃过一劫的哥哥,已经彻底的对朝廷厌恶和痛恨了。
秦家最小的儿子秦民屏,是个不喜欢读书,头脑简单的家伙。他对自己哥哥话里的维护和劝慰全然无法理解,反而自己先发起火来。他皱着眉头对自己的哥哥和姐姐说道:“你们对于王家侄儿还有什么好疑虑的。人家跟咱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全是因为咱们在辽东死战为国,才对咱家这样推崇帮助的。”
“你们当这些兵器盔甲,还有那火药弹,外甥那一营的火枪,全都是从天上刮大风掉下来的不成!那是人家王家侄儿自己掏腰包,从南洋人那里买来的!”
“天下的武官多了。人家王家侄儿自己就是辽东将门出身,可是他就是看不起那群猪狗一样的东西,偏偏对咱们家这般关心。你们不要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了!你们不领王家侄儿的情,我秦老四是要领王家侄儿的情的!你们要是还有顾虑,那些兵甲火器,你们就不要用了,全都给我一个人,我自己领兵去杀那帮奢家的叛匪好了!”
说完了一大堆怒气冲冲的话,秦民屏也不管哥哥的喝骂,一转身离开这个小棚子,跑到后面士兵呆的地方去了。
秦良玉看到自己弟弟的表现,心里是微微发苦的。其实别说是哥哥和弟弟了,就是她自己,也对朝廷感到灰心丧气。
自己一心报国,从石柱西南之地,万里领兵去辽东抗虏。可文官克扣粮饷,搞什么“飘没”,几千将士没有棉衣御寒,缺少粮草充饥。还是王书辉自掏腰包,让枝江王府在京师的管家,买了棉衣和粮食,千辛万苦的送到山海关给白杆兵的。
那些当地的将门世家,处处针对白杆兵,什么苦活、累活、送死的活,都支应到白杆兵头上去做。朝廷派驻辽东的文官居然对他们事事偏袒,对白杆兵的遭遇不闻不问。就是这样,当地所谓的友军,居然就那么看着白杆兵和鞑虏大战,眼睁睁的瞅着白杆兵死伤惨重,不派一兵一卒前来支援。
要不是自己被派回石柱征兵遇到土司叛乱,这时候还在辽东的话,现在很有可能白杆兵连一个人都剩不下,全被他们坑死了。
所以,自己的哥哥弟弟对朝廷有怨气,心里对朝廷不信任,秦良玉自己也都能够理解。可是,对于王书辉这个人,对于复兴会的所作所为,秦良玉心里就是不托底。但是,她又搞不清楚问题在哪里。这种不踏实的感觉,一直困扰着秦良玉。
一方面,王书辉送粮食,送武器,是在实实在在的帮助秦良玉,增强白杆兵的武力。另一方面,复兴会在石柱地区,搞农业,搞养殖,建工厂。不仅直接的补贴白杆兵的家属,让白杆兵将士对秦良玉和马家越来越归心。就是当地的老百姓,也开始越来越直接的受到复兴会的好处,对秦良玉和马家崇敬非常。
从哪个角度看,王书辉对于自己,对于石柱土司,都是在全心全意的帮助。可是,王书辉的这份热情和真诚背后,总让秦良玉觉得有些什么其他的意味。
正在秦良玉还在琢磨着这个问题的时候。八艘驳船上开始歌声四起了。出身石柱山民的白杆兵,本身大部分就是歌唱能手,他们听到复兴军唱起歌儿来,就开始积极主动的放开自己的歌喉。可是,这些歌声因为没有组织,一片混乱。
秦良玉认真的分辨了一下,发现很多白杆兵战士们,唱的都是在对复兴军的军医部队的情歌。要知道,复兴军派来支援白杆兵的那些军医和卫生员,很多都是女战士。
她们一年多来,可是真真正正的在战场上和战场下,救了不少的白杆兵战士。战士们中,有一半对她们心怀感激,一半对她们心生爱慕。所以,这些山歌听起来,有不少直白的“哥哥妹妹”之类的词汇出现。这让秦良玉一直紧绷着的脸上,露出些笑容来。
秦家是个诗书人家,但是秦良玉的老父亲,精通兵法战阵的秦葵老先生,却是个经世致用的人。所以,即使是秦邦屏和秦良玉,都对战士们唱起山歌俚调不以为意。
看到自己的弟弟秦民屏和自己的儿子外甥马祥麟,也跟着大家唱起山歌来。两人相视一笑。
石柱百姓虽然有自己的语言,可是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能说汉语。所以,这些歌声中,不少内容,军医部队的女兵们都能听得懂。她们不甘示弱,也唱起歌来。她们唱了两首歌,都是复兴军经常唱的歌。
第一首歌叫做《唱支山歌给党听》(复兴会也称复兴党)。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宿醉醒来,身边躺着一位冷艳高贵女神,要求完成诺言,原来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救个女神当老婆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
21世纪都市青年‘齐大兵’,穿越至抗日年代,凭借着超强的运气,以及小聪明,赢得了几场小战,视抗战为儿戏,但在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乡亲们一个个被屠戮,他沉浸了!他疯狂了!他在崩溃之中觉醒,成为一代抗战疯子!所以!今日的杀戮!将从黎明开始,看都市青年如何疯狂,如何超越自我,成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疯子队长!(谨以此书,缅怀在抗战中,献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
李睿,一个纨绔,一个政治豪门的弃子,阴差阳错回到二十年前。不学无术,声名狼藉的他已经被家族视为弃子,为了争口气也好,为了尝试一段新的人生也好,李睿决定在官场上继续走下去。他没有家族的助力,孤军奋战,小心经营着自己的人脉和圈子,一步一步崭露头角,让抛弃他的家族对他重新审视。而他面对曾视他为弃子的家族伸出的橄榄枝,他是决定接受还拒绝?面对不同的政治主张,他是选择为家族妥协还是坚持自己的道路?面对曾抛妻弃子而恨之入骨的父亲,他又该如何选择?且看他跌跌撞撞,过五关斩六将?从一个纨绔蜕变为一名成功的政客,最终走向权力的顶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纨绔出仕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朱健一穿就成崇祯皇帝,但却乐不起来,大明王朝已经腐朽没落,内有遍地义军,外有金军铁骑叩关,而他只有苦逼的十七年寿命。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模仿。...
神秘少年林东,仗着透视,读心,炼丹等神奇的秘术纵横都市。妩媚的酒店老板娘?相貌一样,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姐妹花?母老虎警花?各式各样的美女齐聚身边。林东说美女我全收!完成贴身高手执掌花都共计四百余万字,全本保证,放心阅读!群号20501218...
闻着血液芬芳,我找到安魂的殿堂。一个厄运缠身的贵族骑士,带着开启众神之门的钥匙,在绝望中挣扎崛起的传奇。...